作者:哈娜‧貝爾芙茨(Hanna Bervoets)
譯者: 郭騰傑
出版:采實文化(2023/01/17出版)
書籍分類:歐美作品>推理/懸疑小說
喜愛指數:★★★★
【購書連結】
(1)博客來:https://reurl.cc/zrvb9V
(2)Readmoo讀墨電子書:https://moo.im/a/1bhjlG
【閱讀心得】
在社群媒體普遍使用的現代,我們所見到的每則貼文、每張圖片,觀賞或聆聽的每段影音,彷彿都理所當然的必須存在。然而我們卻很少去思索自己是在何種防護措施的保護下,才得以看到這些合乎身心健康的社群內容。
荷蘭作家哈娜‧貝爾芙茨以此觀點延伸,撰寫出《被消失的貼文》這部題材奇特的小說。作者不以嚴謹的文章形式書寫,而是讓本書主角凱萊以輕鬆幽默的口吻講述自己擔任貼文審查員時的職場生活,帶領讀者瞭解貼文審查作業其實自有一套標準規範,作為判斷貼文去留的基礎。同時揭露貼文審查員的職場環境有待改善,並探討長時間接觸具有負面訊息的貼文內容會如何侵蝕一個人的身心,留下多少難以挽回的後遺症。
《被消失的貼文》的閱讀感受十分奇妙,在快速流暢的閱讀過程中理應輕鬆享受,卻不時因感受到字裡行間透露出的警訊而心驚膽顫。這份心驚來自於我們對於是非對錯、道德倫理的認知正常,但長期審閱負面貼文內容的審查員們卻對此越來越感到模糊;活在陽光下的我們不會事事聯想到負面結果,但審查員們的第一直覺卻總是傾向悲劇。諸如此類的描寫,讓讀者清楚知道貼文審查員的心理狀態已瀕臨崩潰,然而最可怕的是審查員本人並無自覺。到最後,壓垮審查員的究竟是這份工作內容的不合理?是未能及時提供協助的惡劣職場環境?是審查員自身的精神力不夠堅強?還是任性妄為地上傳這些違反安全規範的負面貼文的社群使用者?
《被消失的貼文》這部小說的問世,可視為資訊時代的警鐘。也許我們會一時興起地認為遊走於規範邊緣的內容只是個好玩、有趣的玩笑,卻忽略了一則傳遞負面訊息的內容會造成多深遠的影響。而《被消失的貼文》所揭示的貼文審查員生活,在在提醒我們必須為自己的發言內容負責,並在上傳發佈前先行深思與審視內容是否合宜。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我們都想要觀賞令自己愉悅的社群內容,何不從自己的發佈內容以身作則呢?若世人皆能如此,或許那些令人厭惡、造成不良影響的負面貼文便能減少許多。
這本書的結局我看不懂,有點像是主角思覺失調缺乏現實感,所以闖空門又似乎傷害了屋主家的青少女,但也有點像恐怖片的結尾,一種最後主角就是劇中人的那種恐怖循環。 (沒辦法用 google 帳號留言,好奇怪。)
回覆刪除謝謝你的留言 ^^
刪除關於這本書的結局,我有一些想法和你分享。依照我的理解和推測,構成結局如此呈現的原因可能有3種~
1.主角最後去的屋子甚至是房間,其實是自己尚未成年之前的家。主角的成長經歷和她想尋找的少女處境有相似之處,因為和戀人分手的打擊,加上職業傷害,誘使她的意識產生脫離現實感的解離狀態,所以她回到自己的舊家,卻覺得是進入她尋找的少女的家。
2.主角並未如自己所認為的真正找到那位少女的家,純粹是因為職業傷害導致的幻覺。
3.作者藉此埋下續作的伏筆。(這點我覺得機率不大)
總之,我覺得這本書想表達的重點在於,如果長期接觸暴力等負面訊息,將會導致一個人的精神崩潰。
以上是我的淺見,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也歡迎再留言分享 ^^
至於你說的無法使用Google帳號留言,這個我真的無解,可能要問Google工程師吧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