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閱讀心得】#2《不良品》伊麗莎白.斯特勞特

 

書名:《不良品》
作者:伊麗莎白·斯特勞特(Elizabeth Strout)/譯者: 張芸
出版:遠流出版社(2020/09/29出版)
書籍分類:歐美翻譯 > 文學小說
喜愛指數:★★★


【閱讀心得】

《不良品》是以主角「露西·巴頓」視角做第一人稱的敘述,內容包括露西回憶自己的兒時、從母親或旁人那裡聽來的認識的親友一些可稱為八卦的事,以及她在生活中遇見的人與事,閱讀時會有種撿拾記憶碎片來拼湊露西的人生的感覺。這種敘事手法若是搭配波濤洶湧的劇情會相當精彩;如果是平淡的人生故事順著娓娓道來,也能塑造出讓內心盪漾的深度。


然而《不良品》卻是以上皆非,儘管用平淡的口吻敘事而沒有灑狗血這點令人欣賞,但回憶他人的事篇幅佔的太多,對於自身的家庭描寫總是像刻意遮掩般不願繼續深入,這點我覺得很可惜。如果是自傳,我會覺得主角露西尚未鼓足勇氣揭露自己的過往;若以小說創作,則會覺得精彩度不足。



一開始看到《不良品》的文案時,以為內容會對主角和原生家庭(特別是母親)之間的親子關係疏離特別著墨,但實際上閱讀後雖然看得出主角「露西」和母親之間有道牆阻隔,卻未明確指出造就此種情形的原因。我的推測是露西的母親由於婚後的家境貧寒,與她的原生家庭生活有所落差,卻又無力改變現況而不斷累積壓力和自卑感,最終導致自己無法真正的愛人和表達愛。


而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露西也承襲了母親的自卑感,但是在接觸到繁華新潮的紐約這個大都市後,開始自我厭惡,以及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堪過往,然後又深陷在一方面拒絕面對原生家庭,另一方面又想向母親討愛來建立自信的矛盾之中。


另一方面,露西的母親面對女兒向自己撒嬌、討愛,總是採用冷處理、顧左右而言他等方式,不願坦然地回應露西,我想那是因為母親對女兒直白的意圖感到害怕和不自在,她害怕自己的回應無法滿足露西的期待,害怕一旦順從露西的期待給予相應的回應後,等於承認自己以前不懂得表達愛的自己是錯誤皆有否定自己的感覺。

那麼這位母親是否有愛女兒露西呢?我想是有的,如果沒有愛,母親不會千里迢迢的到醫院照顧生病的露西,即便是受到女婿的請託。


個人認為《不良品》是本投石問路的小說,看完這本小說,能引起自己重新審視自己和父母間的親情模式。我們都希望被父母疼愛,但父母給愛的方式各不相同,或許在不經意間父母已經有表達自己的愛意,只是需要子女留心體會。


【書籍介紹&購書連結】

點選下圖可至博客來」網路書店看書籍介紹:

 

金石堂」網路書店:


【關於書封】

《不良品》的封面是採用油畫風格的憂鬱女子畫像,如同故事主角露西及其母親所表現出的自卑和抑鬱。封面的英文字句是《不良品》的原文書名:My name is Lucy Barton(我的名字是露西.巴頓),呼應書中的露西其實想向世人自信且大聲的宣告自己的名字,證實自己是有價值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特別感謝:遠流粉絲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你的閱讀,歡迎留言和于翎分享你的想法^_^

熱門文章